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已成為治療早期前列腺癌的一種規范手術,術中Trendelenburg體位和CO2氣腹會改變呼吸力學,促進由肺不張引起的肺氣體交換受損,并導致術后肺部并發癥。保護性通氣策略,包括低潮氣量、呼氣末正壓通氣和限制氣道峰壓不高于30 cmH2O等,可明顯減少患者術后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并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研究對比了高吸入氧濃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xygen,FiO2)(80%~100%)與低FiO2(30%~40%)對術后結局的影響,然而FiO2對肺部的潛在影響仍不明確,在不同的指南中推薦術中使用不同的FiO2。肺電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術是一種以人體內部的電阻率分布為目標的重建體內組織圖象的新技術,可評價肺局部通氣分布情況,并且是一種無創、無輻射、可床邊使用的監測方法。本研究探究術中不同FiO2對老年患者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后早期肺功能的影響。


方法


選擇擇期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老年患者60例,年齡≥65歲,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級。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FiO2 30%組(L組)和FiO2 80%組(H組),每組30例。氣管插管后行肺復張,L組調整FiO2為30%直至拔除氣管導管。H組調整FiO2為80%直至拔除氣管導管。記錄入室后5 min(T0)、手術開始后1 h(T1)、手術開始后2 h(T2)、拔管后30 min(T3)的HR、MAP,并行動脈血氣分析記錄PaO2、PaCO2,計算氧合指數(OI)。于T0、T3時行電阻抗斷層成像(EIT)監測,評估肺通氣功能,記錄中心通氣區(CoV)、依賴靜止區(DSS)、非依賴靜止區(NSS)的面積百分比。術前1 d、術后第1、3、5天測定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率(FEV1/FVC)。記錄術后5 d內肺不張、呼吸道感染和胸腔積液等肺部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觀察指標


記錄入室后5 min(T0)、手術開始1 h(T1)、手術開始2 h(T2)、拔管后30 min(T3)的HR、MAP、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及氧合指數(OI)。分別在T0、T3時實施EIT監測(C500 EIT系統)。患者取平臥位,自主呼吸,將Unisense氧微電極放置在第5肋間水平,每次連續監測5 min,記錄中心通氣區(central ventilation zone,CoV)面積百分比(CoV面積占整個肺區像素的百分比)、依賴靜止區(dependent static zone,DSS)面積百分比(DSS面積占整個肺區像素的百分比)、非依賴靜止區(non-dependent static zone,NSS)面積百分比(NSS面積占整個肺區像素的百分比)。記錄術前1 d、術后第1、3、5天測定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ecd expir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ecd vital cipitory,FVC),計算1秒率(FEV1/FVC)。記錄麻醉時間、手術時間、補液量等。依據歐洲圍術期臨床結局肺部并發癥診斷標準評估術后5 d內肺不張、氣胸、胸腔積液,以及呼吸衰竭、吸入性肺炎、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痙攣等肺部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結果


與H組比較,L組T3時DSS面積百分比明顯降低(P<0.05),PaO2與OI明顯升高(P<0.05),術后第1天FVC、FEV1和FEV1/FVC均明顯升高(P<0.05),術后第3天FEV1/FVC明顯升高(P<0.05),術后5 d內肺不張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


結論


與FiO2 80%比較,術中FiO2 30%可以明顯改善老年患者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后30 min肺通氣、氧合功能與術后早期的肺功能,減少術后肺不張的發生。


微電極研究系統醫學方向應用:可原位測量細菌、腫瘤、胰島、腎臟、生物膜、血管、牙髓、神經元組織和培養液中的O2、H2、H2S、N2O、NO、pH、Redox、溫度。


Unisense 微電極可應用于醫學、生理學中組織微環境的研究。目前使用unisense 微電極研究的論文發表在Nature、Science 等知名雜志上的數量已經不勝枚舉,可見其應用的性價比很高。